※ #允晨文化 詩集分享:《#編年台北》※
丁威仁〈微風往事〉
*楊弦和胡德夫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唱新詩譜曲的作品,為台灣現代民歌之濫觴。(1975)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在散場電影之後
摘了一株小草,別在祖父的月琴
約定一個攜手看海的日子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在廟會結束之後
走在雨中,你說如果忘了我是誰
風會告訴我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在鄉間小路,不斷再別康橋
而外婆的澎湖灣裡,日子總是
天天天藍,愛情成為了一隻
抉擇悲歡的秋蟬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向橄欖樹以及秋天的野菊花
告別,只能匆匆地在風中的
早晨,讀你讀你千遍
也不厭倦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可樂瓶變成了傳奇,巨龍擦亮雙眼
才發現日常裡都是偶然
或海裡來的沙,請不要動不動
就說愛我,美麗島走在雨中
像流浪者的獨白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風告訴我,想把春水叫寒
但一切匆匆,九月的高跟鞋踩著
鄉愁,我們邊走邊網住一季秋
那一個微風往事的年代
我們就要揮別春風
於想像的夢田,唱你的歌
就恰似你的溫柔
這一個往事如風的時代
雙截棍打壞了一顆黑色柳丁
五月下雪的天空裡,有神
叫我們趕緊離開地球
姊姊才是證明
信仰的唯一暗號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丁威仁 創作
#winnie 手寫、襯圖,粉專 Winnie艾寫字,Instagram:writess
※丁威仁詩集《編年台北》(允晨文化,2021年2月3日)
※《編年台北》(引自書介)
戰後七十五年 (1945-2019)
編寫首都的日常,從
年青的滄桑一路成詩
台北城的戰後史不止
北方,彷彿島嶼的光
作為一名詩人及中文學者,我的研究領域除了現代詩外,就是中國古代詩學。歷代文人不乏以詩作記錄該時代重要的史實,譬如「詩史」杜甫的《三吏》、《三別》直接反映時事,白居易更直言「詩歌合為事而作」。他們都強調詩歌不僅可以記錄歷史現象,更能進行對於時代與社會的批判與反省,使得後人藉由這些作品鑑古知今,成就以詩寫史的文化精神。
我曾經以地誌詩作來踏查台灣,那是就「空間」來描寫我的母土。《編年台北》則以「時間」為度量,記錄台北在二戰之後的步履和事蹟。我用有意識的方式編年書寫,在詩題處即明白點出各個年份,並佐以提綱式的標題,讓讀者「按年索驥」。
這種以詩繫年寫史的方式,是我身為台灣詩人的職志。
※丁威仁(1974-)
生於基隆,現任 #清華大學華文所所長。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詩文理論與批評、戰後台灣現代詩、魏晉與明代文學、中國古代房中思想、數位與網路文學等。
曾獲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聯合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吳濁流文藝獎 及各地方性文學獎,詩作收錄於各文學或詩選集。除《編年台北》獲第十九屆 #台北文學獎 「#台北文學年金」入圍外,《#走詩高雄》獲2015年高雄市書寫高雄創作與2017年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